利好储能!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


导读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会议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是电力保供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而储能则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通过储能的规模化应用,电力系统由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融合互动转变,从而实现电力的统筹协调,进一步解决电力供需不平衡等难题。


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重视,为新型储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实现四个转变:


(1)功能定位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向保障经济发展和引领产业升级转变;


(2)供给结构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


(3)系统形态由“源网荷”向“源网荷储”转变,电网多种新型技术形态并存;


(4)调控运行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



在今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和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蓝皮书》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有力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路径 (图源:《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新型电力系统的主线任务是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核心问题仍聚焦于电力保供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调节支撑能力,而这种挑战渗透在源、网、荷、储多方面,以及电力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入。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需求旺盛,新型电力系统多环节建设亟待加速


近期,高温天气频发,全国多地已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甚至红色预警。电力供需矛盾也开始浮现,其中一项瓶颈便在于电网消纳环节,因此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加速。相较传统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形态的最大不同便在于储能的增加,且在当下的“加速转型期”,储能侧多应用场景多技术路线规模化发展,满足系统平衡调解需求。


如何发展储能?《蓝皮书》中的“重点任务”中,强调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其中涵盖三个方面:


(1)统筹系统需求与资源条件,推动抽水蓄能多元化发展和应用;


(2)结合电力系统实际需求,统筹推进源网荷各侧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快速发展;


(3)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运行,重点解决电力系统跨季平衡调节问题。



▲ 源网荷各侧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图源:《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长短时储能以及构网型储能技术都将快速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源网荷储各环节均会催生大量新技术、新模式。


在电源侧,传统电源、新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煤电灵活性改造技术与碳捕集改造技术,新型海上风电技术,新型光伏系统、高效光伏电池生产技术,风机及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等将进一步革新,还会催生新一代的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利用技术,新一代核电技术也将迎来新发展。


在电网侧,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直流输电装备技术、新型柔性输配电装备技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规划运行技术等先进电网技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用户侧,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用户将主动参与电力生产和平衡,用户侧微电网核心技术、用户侧能效诊断与提升技术、虚拟电厂等技术将步入发展的新阶段。


储能方面,电化学储能、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长短时储能以及构网型储能技术都将快速发展。此外,电力行业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还会促进火储联合调频、共享储能、独立储能、虚拟电厂等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中央深改委、央视新闻、财联社”,旨在行业资讯和知识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3755958304删除)